青岛大学“十三五”巡礼(二)| 建设一流师资 打造人才高地
▽
落实发挥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
带动教师队伍发展


加强人事制度改革,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坚持正向激励,创新评价机制。实行代表作制度,更加注重质量导向;实行“第三方学术评价”;实施动态管理,评聘结合,形成“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实施特聘教授、青年卓越人才等校内工程,不唯帽子,不论资排辈,只追求教师取得成果的质量和成果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长远影响。
完善绩效分配办法,激发内生动力。以目标管理和综合考核为基础,以业务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完善了“以目标任务为牵引,按人员分配目标任务,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配绩效,按劳分配,优质优酬”的学院津贴核拨办法。
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做强了人才增量、激活了人才存量。十三五期间学校培养国家级人才10人,其中四青人才6人;培养省部级人才130人;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个,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获批数量,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位列第21位。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建设、考核、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教职工荣誉体系,构建从个人到集体,从入职到退休,从教学科研一线到服务保障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校荣誉体系。挖掘身边榜样,实行典型引领,广大教职工勇担立德树人神圣使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秦文等143名附院医护专家组成援鄂医疗队,分三批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由于抗击疫情的突出表现,先后有19名医务员工、6个集体荣获国家和省市级奖励18项。他们在抗疫一线,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学生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在保卫青岛、驰援武汉的两线作战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全国先进工作者”于文成、“全国优秀教师”沈若武、“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牛海涛、“中国医师奖”孙运波、“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张孝田、“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孙万超、“齐鲁最美教师”郭俊杰等先进典型人物,他们勇于担当、不忘使命的精神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鸿图华构当应景,雕栏玉砌须因时。谋划定夺乘势动,改弦更革有张弛。“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创造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高层次人才加快聚集,中青年学术骨干成长得到有力支持,构建起了日趋完善的教师成长发展和荣誉体系,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不断提升。行远自迩、踔厉奋发,我们将继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以更高标准、更大担当、奋勇向前的改革创新精神,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奋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封面 / 何锦
编辑 / 尹晓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