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师大丨《自然·通讯》发表我校物电学院舒新文教授课题组双黑洞探测的重要成就

近日,我校物电学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组在一个河外星系中发现了一对互相绕转的超大质量双黑洞吞噬恒星的罕见天文现象。这是天体物理学家迄今为止在正常星系中发现的第二例超大质量双黑洞绕转系统。
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主要合作者包括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州大学、上海天文台、中山大学以及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奇妙天体,具有独特的时空结构,存在视界面,即进入视界面的所有物质包括光线都无法逃脱并最终落入奇点。英国牛津大学彭罗斯教授因为黑洞奇点的理论研究成就获得202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一个恒星运动到太靠近黑洞的位置时会被其强大潮汐引力撕裂瓦解,进而被黑洞吞噬,同时释放出短暂的剧烈电磁波辐射,称为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通过探测星系中心的X-射线或紫外/光学闪耀信号,可以窥视黑洞如何影响周围物质的行为。理论计算表明当互相绕转的超大质量双黑洞之一潮汐撕裂恒星产生X射线闪耀时,另外一个黑洞的引力会间歇性阻断被瓦解的恒星碎片内流,导致X-射线闪耀急剧变暗进而恢复亮度的奇特光变图案。
据悉,这是我校物理学科首次以第一作者单位在《自然》子刊系列发表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张文杰负责了NASA/Swift卫星和ESA/XMM-Newton卫星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2018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宋左子菲参与了论文配图的设计。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675-z
END

素材来源:校园网
排版:李静




责任编辑:张梓涵
相关主题:
